健康專欄

濕氣從哪裡來?

在診間常常有病人疑惑為什麼會體內會有濕,濕怎麼來?

濕病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來自外在環境的外濕,例如梅雨季、長期需水中作業、居住地朝濕、涉水等。另一種來自體內的內濕主要因脾胃受到損傷而導致水分及食物精華無法正常輸佈代謝而積聚為濕,飲食不節、喜飲冰涼、思慮過多都會傷害到脾胃的運作機能。而外濕也會影響內濕,所以有些人會在雨天時症狀會加重。

 

怎麼看自己有沒有濕氣?

舌苔 : 舌苔通常較厚,有時覺得口內黏黏的,喉嚨好像有痰卡住。

消化道  腹部脹氣、悶悶不舒服的感覺,口苦嘔吐。

二便、分泌物  大便較黏或腹瀉,小便量可能較短、顏色較混濁,女性白帶較多。

身體感覺  覺得身體沉重、頭昏重,容易疲倦,關節重痛。

 

怎麼改善濕氣?

飲食  減少冰涼厚味重食物攝取,以清淡飲食為佳,吃東西細嚼慢嚥,三餐定時。

心情  :  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紓解壓力。

運動  :  適當運動可以提升陽氣增加體內氣血循環,微微流汗可以幫助濕氣排除。

環境改善  :   保持室內乾燥通風,必要時善用除濕機。

 中醫藥針灸  :  常用幫助脾運的方式排除濕氣,例如白朮、黨參、茯苓、半夏、薏苡仁等,也可以食用四神湯。穴位上常用足三里、太白、豐隆、太衝、合谷,幫助脾胃健運、疏通氣機。